

- 觀點 | Opinion more
-
對話前搞小動作,美方這招如此普通卻又如此自信
在談判即將進行的關鍵時間節點上,美方不僅沒有展現出戰略對話應有的誠意,反而祭出一系列咄咄逼人的“迷惑”操作,不僅給即將到來的對話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且還明確的嘗試展現出這樣的信號:當初前任美國政府是單幹,現在是美國和盟友一起喊,此情此景,總讓人有啼笑皆非之感。[全文]
-
又要針對中國了
拜登授意成立的“中國戰略工作小組”的核心任務,是從軍事或美國國家安全的層面上評估與中國“打交道”的可能性,想方設法遏制目前正在西太平洋海區逐步佔據戰略主動地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空軍部隊,而並非延伸到全局性的“對華戰略”、“大國競爭”的層次上。[全文]
-
美國放水1.9萬億美元,中國如何抵禦輸入性通脹?
拜登政府再次祭出1.9萬億美元救助計劃,從各國央行到華爾街,從抱團資金到菜市場大媽,所有人都本能地感受到通脹陰影逼近。中國如何運用貨幣和財政政策抵禦輸入性通脹?[全文]
-
中美戰略定位的重要細節,藏在這場記者會里
長期以來,中國的戰略善意沒有換來美國對等的懷抱,反而將其扭曲成了“爭霸野心”。面對“頭號競爭對手”的新帽子,中國有理由保持戰略自信。筆者看來,所謂“新大國競爭”,至少包含四類:楷模之爭、合作之爭、紅利之爭、視野之爭。[全文]
-
針對性脱鈎?美國半導體戰略,説穿了就是“既要也要”
如何在半導體領域繼續對中國卡脖子,又能有效降低對自身的傷害,且還能保住中國市場,這是一個大難題。因此可以預測,針對性脱鈎是一種動態調整的政策,管制清單不會固定不變,君不見就算是特朗普時期,清單歸清單,“開後門”的例子也不少見。[全文]
-
拜登新政:用“科技民主”打壓你,用“言論不民主”屏蔽你
對於中國來説,目前的困難在於美國的決策並非是由美國人民做出的,而是由美國資產階級做出的——其實,美國並非他們宣稱的“民主”。因此,美國有意對中國發動儘可能激烈的謊言和意識形態攻擊,以向美國民眾隱瞞這一事實。[全文]
-
對美國來説,中國真正的威脅是什麼?
美國精英階層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美國達成地緣政治目標的能力正在遭到削弱,而是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行使全球霸權的邏輯產生質疑。也許,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應該接納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正如東亞地區的現狀所展示的,不同的政治制度可以和平共存。[全文]
-
拜登“老人老辦法”,給了中國一年寶貴窗口期
拜登的外交事務團隊均來自奧巴馬團隊,其中有許多人在美蘇問題上投入了畢生的職業生涯。處理自己熟悉的事情總是比較容易的。因此,這些官員亦會自然而然地,將重點放在歐盟和俄羅斯上。[全文]
-
戰爭是中美競爭的失敗,那麼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華盛頓和北京面臨的問題是,它們能否在達成一致的界限內,開展高水平的戰略競爭,而這種界限能夠降低危機、衝突和戰爭的風險。理論上,這是可能的;然而,在實踐中,兩國之間的信任幾乎完全喪失,這從根本上增加了難度。[全文]
-
如何應對中國?這是美國老牌智庫給拜登的建議
對華盛頓有着巨大影響力的美國老牌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起了“美國復興與繁榮藍圖”項目,日前發佈了其中的對華政策部分。作者們認為,美國“不需要擊敗中國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全文]
-
我在Quora上被稱“五毛”,理解中國不能人云亦云
在西方話語或美國體系主導的任何地方,對中國的印象都不會太好,新加坡也不例外。目前英語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是幾乎完全錯誤的。這不僅不健康,而且很危險。通過文字,我想傳達事實。我自己也有孩子,我不希望他們像我祖父母一樣,品嚐戰爭和死亡的滋味。[全文]
-
美國再打氣候牌,又想“白嫖”中國?
拜登政府還在嘴硬,説氣候變化和中美關係是兩回事。但國際社會向來都是利益交換,投桃報李,難道又想無條件讓中國付出?4月美國若舉行氣候全球峯會,對於中國而言,美國提出什麼氣候承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會以何種態度對待中國。[全文]
-
林鄭月娥至今遭匯豐凍結賬户,如何對抗美國製裁?
匯豐、渣打、星展這些銀行在中國內地也是開展一些銀行業務的。既然在中國境內開展銀行業務,其經營活動當然是受中國法律的管轄,肯定要受中國《阻斷法》的約束。[全文]
-
外網討論:美國難道不該對“日益敵對”的中國更強硬?
中國在哪些方面懷有敵意了?違反貿易協議了?轟炸無辜國家了?入侵阿富汗、敍利亞、利比亞、伊拉克了?他們會破壞核協議嗎?在一場明顯為了顛覆中國崛起的運動中,中國遭到美國的攻擊、嘲諷、侮辱、譏笑、諷刺、威脅……更強硬?你指戰爭?[全文]
-
中美需要一份專業清單管控戰略分歧
冷戰沒有演變為一場熱戰並不完全是運氣使然。儘管存在敵對行動,但通過可核查的信任措施,美蘇之間的專業溝通得以保持並加強。沒有人知道中美關係會如何演進,但為了讓競爭對手在新的冷戰中不成為敵人,雙方需要拉一個長長的信任措施清單。單子越長,戰爭風險越小。[全文]
-
美國的活化石們醒醒吧,這份更長的電報,不及格!
當然這種人不可能是蠢蛋,他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蠢,就不可能獲得這個位子,也不會有這個關係、寫出這篇文章來發表。只是他腦袋裏面的世界觀是陳腐的,散發着腐朽的氣息,與今天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甚至拒絕調整自己的認知,而繼續堅持。[全文]
-
借遏制中國以謀取政治好處,真的可行嗎?
美國應如何應對崛起中的中國?這是美國新政府亟需解決的最重大問題之一。許多美國人認為某種形式的遏制是可行的,這是拜登政府及其前任所能達成的少數共識之一。我們可以看到遏制中國在政治上具有怎樣的好處:共同的敵人可以使一個分裂的國家團結起來。但這個政策真的可行嗎?我相信答案是:不。[全文]
-
中方都明牌了,拜登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在楊潔篪的講話中,中方的態度很明確:我喜歡什麼,不認同什麼,哪些方面你不可以碰,過去我怎麼看,未來我希望怎麼走,這些東西安排得清清楚楚,講得明明白白,展現出一個坦率、自信、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美國後面會“接球”嗎?[全文]
-
中美競爭應繼續,合作當有期
中方對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不抱不切實際的幻想,但這不意味着中方對改善兩國關係不抱希望。中方不會因兩國多領域競爭長期存在而放棄溝通與對話;也不會因美方對華政策因循守舊而無所作為;更不會效仿某些目光短淺的美國政客,呈一時之勇,鬥一時之氣,置中美雙方長遠利益和國際社會共同期望於不顧。[全文]
-
現在輪到美國深呼吸,退一步了
坎貝爾説,中美彼此都應停下來,深呼吸一下,也許後退一些,反思一下。中國一直在深呼吸,保持最大節制,只有在不得已的時候才強力反制。但特朗普政府直到最後依然不遺餘力地往美中關係裏下毒。中國願意再次深呼吸,但這次輪到美國了。[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中國代表團抵達安克雷奇,參加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
中國代表團抵達美國安克雷奇
-
俄外長下週訪華
-
98-0,戴琦出任美國貿易代表
-
中美會談前夕,美國安顧問先跟英法德官員通話
-
崔天凱:若有人認為中方赴美為妥協,那何必要去?
-
人民日報鐘聲:奉勸美方收起政治恫嚇的把戲
-
“中國全場緊逼,中美競爭前線就在美國本土附近”
-
外交部:已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
美媒挑撥:拜登對華戰略還有個“漏洞”
-
妄圖“報復”,美國製裁24名中方官員
-
“打臉”特朗普,美情報機構最新報告:中國沒有干預大選
-
聯合國祕書長:期待中美高層會晤取得積極成果
-
美高官放話:中國不停止對澳“經濟脅迫”,中美關係就好不了
-
美媒調查:60%科技從業者支持對華合作,46%支持禁華為
-
“中國是主要威脅,美國要聯合盟友施加可信威懾”
-
“中美之間站隊,我們承受不來”
-
“美國不是正輸給中國,是輸了”
-
中俄合作探月,美媒不懷好意:別再唱響“東方紅”
-
“中國正控制比賽節奏”
-
-
· 中美關係 ·
-
收購3年後被美推翻,崑崙萬維出售社交應用:將獲益32億元
-
這些舊中國債券“值1萬億美元”,美方曾研究用於貿易戰
-
康輝迴應新聞聯播上熱搜,連“懟”(duì)美國1分鐘
-
國際演講冠軍、主持領導人晚宴...女主播劉欣到底有多牛?
· 首次“直播較量” -
“一如既往歡迎國際學生學者”,耶魯校長寫了封公開信
-
CCTV6今晚播出《冰雪長津湖》
-
昨晚的新聞聯播,“硬”上熱搜第一
-
刷屏的中國米飯美國漢堡背後,還有一張圖
-
觀天下預告|陳平深度分析中美競爭共存的演變趨勢
-
這週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將空降觀天下講壇!
-
建行推“15萬與特朗普共進晚餐”?總統競選團隊嚇壞了
-
今天起,特朗普夫人就是我國認證過的“好漢”了
-
果然!特朗普夫人留北京看滾滾去了
-
中美籤2535億美元大單,日網民:中國才是特朗普的重點
-
美對華龍蝦出口井噴:如今增長最快的市場就是中國
-
45年後重逢!中美乒乓外交見證人再次同台對決
-
中國威脅?美民調:全球近4成民眾視美為最大威脅
-
特朗普外孫女又秀中文啦, 這次唱了首《茉莉花》
-
飯桌上 特朗普連用3個great大讚彭麻麻
· 終於首次同框 -
誰來中國大使館拜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