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正:法家“刻薄少恩”?不少是從儒家學的
最後更新: 2021-03-18 17:09:58【4pxtrackpackage】
儒法之辨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論題。一直以來,“刻薄少恩”是法家飽受詬病的一點。可當這個評價施之於這一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政制時,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了:“刻薄少恩”的政制是什麼樣的政制?法家思想天生“刻薄少恩”嗎?
我們不妨從商鞅説起。
刻薄少恩,還是不畏權貴?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因病去世,享年四十有三。孝公在位近24年,變法圖強,為秦國一躍成為霸主奠定了基礎。他的不幸去世,關乎到另一位名人的命運。此人就是商鞅。二十多年前,商鞅隻身入秦,與孝公暢談“彊國之術”,“語數日不厭。”君臣兩人相知相悦,可見一斑。
這二十年來,孝公對商鞅言聽計從,榮寵有加。《戰國策》甚至説孝公臨終時有意傳位商鞅,因後者推辭而作罷。這段記載應為外人演繹,但它多少反映出商鞅在秦孝公心目中的地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商鞅身為外來户,卻位極人臣,單憑這點就足以令他飽受妒忌。
秦孝公去世前五個月,貴族趙良就曾規勸商鞅功成身退。他説道:
“您出一次門,需要幾十輛大車跟隨,車上帶甲士兵全副武裝,貼身警衞隨從寸步不離,持矛操戟之武士從旁開道。這些警衞措施缺少一樣,您都不敢出門。……你還不知足,仍要貪圖商於(商鞅的封地)的財富,把持秦國的政教,積蓄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捨棄賓客而不能當朝,秦國要收拾您的人,難道還少嗎?”
趙良提醒得不錯,孝公去世不久,他的親兄弟,也就是繼位新君秦惠文王的老師公子虔,就發動了一眾親貴誣告商鞅謀反。按照《史記》的説法,商鞅一路逃亡到邊境,想要住旅店,店家不知此人是誰,就回答他:“按照商君的法令,住店的客人沒有證件,店主要負連帶之罪。”商鞅無奈嘆道:“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
黴運遠遠沒有結束,商鞅好不容易逃到魏國,魏國人都怨恨他當初靠不講信用,欺騙公子昂而打敗魏軍,不肯收留他。商鞅只得計劃經由魏國逃往他國,沒想到魏國人做得更絕,他們擔心秦國藉口報復,索性把商鞅趕回了秦國。商鞅走投無路,只能逃回自己的封地商邑,很快被前來討伐的秦軍殺死,就這樣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
這還沒完,大抵秦惠文王不夠解恨,不僅將商鞅五馬分屍,還誅滅商鞅全家。一代大改革家落得死無全屍,絕嗣滅族的下場,着實令人扼腕。
人主生前,作威作福,人主身後,慘遭清算,這類例子古今中西,比比皆是。從大權獨攬,到身死族滅,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商鞅的遭遇本不算特殊。然而,這段故事在司馬遷筆下卻極為傳神,以至於令人懷疑其中是不是存在文學虛構的成分。比如後世史家怎麼知道商鞅住店遭拒時,會發出什麼樣的感慨?太史公彷彿身臨現場,不很可疑嗎?
司馬遷像
不過這些還是表層,《商君列傳》頗多讖語,用今人的話説,倒像是個寓言故事。司馬遷告訴讀者,真正殺死商鞅的人既不是公子虔,也不是秦惠文王,恰恰就是商鞅自己——此人一出場就預示了其結局。
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説,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史記•商君列傳》)
“刻薄少恩”是司馬遷對商鞅的基本評價。這一性格決定了商鞅的成功,也造成了商鞅的失敗。因為“刻薄少恩”,商鞅才能毫無顧忌地推動改革,才能不念舊情地詐騙魏將公子昂,為秦國攻取河西戰略要地。也正是因為“刻薄少恩”,商鞅不僅在內結怨於親貴,在外樹敵於諸侯,完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就他個人而言,“刻薄少恩”當然造成了悲劇,但對於秦國而言,卻有大大的好處。因此在國學大師章太炎看來,這一性格反而凸顯了商鞅不畏權貴,堅持原則的高尚品質。“辱大(太)子,刑公子虔,知後有新主,能為禍福,而不欲屈法以求容閲。烏乎!其魁磊而骨鯁也。”
章太炎
不管太子也好,王叔也罷,只要觸犯法令,一律與庶民同罪,這還不夠魁磊骨鯁嗎?同理,儘管商鞅欺騙公子昂十分不道德,但我們也完全可以為他辯護説,這是為了國家大事而拋卻私誼,是公而忘私的表現。
司馬遷與章太炎,一件事實,兩番評價。不過太史公終究是太史公,不僅是偉大的史學家,也是傑出的思想家、政論家。司馬遷接着評價道:“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商鞅的性格倒在其次,關鍵是法家的政治思想及其實踐同樣“刻薄少恩”。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羣 
-
僅剩70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蔡麗華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恥,為何後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觀學院 -
登上《國家寶藏》的王貞儀,是當時“才女”無奈的縮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選國家工業遺產: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射場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組部部長:歷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2020-12-13 10:24 -
誌哀!國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觀察者頭條 -
河南發現2600多年前戎人王級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
央視首次公開毛岸英一段珍貴影像
2020-10-23 09:48 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70週年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08-29 11:07 -
專訪謝晉元將軍之子謝繼民,聽他講述《八佰》背後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鮮有美人故事,鮮卑人真的顏值不在線嗎?
2020-07-20 07:36 -
從全民族抗戰汲取復興力量,習近平這樣論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變”,聽習近平這樣論述“戰爭與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灣學者否認原住民來自大陸,然而我們有一個直接證據…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國歷史的“大一統”敍事,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遙望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與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關係 -
“官僚主義式”政治留下的歷史教訓,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相關推薦 - 國家衞健委:堅決糾正強制全員接種現象 評論 120在菲律賓海,航母遼寧艦和美艦碰面 評論 46515秒,美國警察連抓三把雪、捂上黑人口鼻 評論 253“我不滿意中國人享有更好的基建,美國應該最好” 評論 759阿里巴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被罰182億元 評論 1280最新聞 Hot
-
拜登特使下週訪華?
-
為什麼叫解放軍?台灣專家回答亮了
-
專家:菲親美軍方“帶節奏”致牛軛礁事件發酵
-
伊核首週會談“幾乎沒有成果”,伊朗啓動新型離心機
-
隨手一拍泄密新雷達 台軍軍媒和海軍數百人被查
-
在菲律賓海,航母遼寧艦和美艦碰面
-
埃爾多安: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
-
15秒,美國警察連抓三把雪、捂上黑人口鼻
-
“我不滿意中國人享有更好的基建,美國應該最好”
-
愛國主義成“賣點”?美媒酸了
-
“我為美國效力,怎麼這樣對我?”
-
“斷章取義,故意製造恐慌”
-
阻擋中美洲移民大軍,拜登政府想出一招
-
密集報道菲利普親王去世,BBC遭投訴
-
美國邀請全球19家企業共商“半導體大計”,台積電在列
-
德國大使竟稱北約轟炸南聯盟是必要的,塞政要:厚顏無恥
-